冬至时间: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冬至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传统美食
”冬至大如年“,冬至凭借其浓厚的人文意义和丰富的庆祝形式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到来各个地方都准备什么美食 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1、饺子
冬至到,吃水饺!不过在冬至这天吃的饺子,大多数人会选择羊肉馅的,理由是羊肉性温热,冬至吃可起到温阳作用,帮助机体驱寒,还有温养脏腑的作用。的确,在大冬天应适当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葱、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有助于温阳保暖,利于养生。
2、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
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在锅内加水烧滚,水开后下做好的馄饨,出锅时撒入香菜。口味重的人也可以在汤里加少许酱油和盐。真的是非常的美味。
3、汤圆
关于冬至日的饮食,南北方习俗不同,北方通常药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惯。冬至吃汤圆,在将你那有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好友。
4、杭州年糕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欢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 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红、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5、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那时候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